前面分别介绍了明代早期中期书画特点,最后谈下明代晚期的书画特点。

 

   明代晚期,商品经济所鼓吹的等价交换原则、金钱至上观念以及急功近利目的等法则,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了书画家的创作思维和方式,使画家在繁荣的商业社会里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具体表现为其作品在价值观念、创作宗旨、题材内容、风格技巧以及审美风尚等方面的改变。

 

   山水画家的作品侧重于追求笔墨形式与物象虚实关系的精致,最后演变成纸上的叠山堆石。绘画内容程式化,沦为一种纯粹的技艺,引发对艺术创作自身的削弱。首先,为了追求多数量、高利润的创作,盲目、片面地追求市场价值,晚明画家的诗文、书法等画外的修养已无法和前期的画派相比。他们的作品多是完成之后,配上适合情境的诗句,或者是有感某句诗句而即兴创作,以满足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形式。再者,水墨写意一路画风要求画家具有从容淡雅的作画态度。在一切都向钱看的浮躁社会里,画家此类作品的成功率很低,不如精工一路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但是画家不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只是因循守旧代代相传的作画成规,从而使创作陷入袭袭相因的境地,趋于世俗化和庸俗化。某些作品题材雷同,内容平庸,制作粗率,难登大雅之堂。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反对其他画派的枯竭柔弱,重振文人画旗帜,创立一代新风。董其昌的山水笔墨滋润、气格空灵,表现出一种“平淡天真”的意境。

 

董其昌书画作品

董其昌 书画作品

 

   明末的文人雅士多在居宅或书室处张挂书画,以增添雅趣。此外,达官贵人阶层急剧增加,他们也需要在豪宅的入门处或厅堂之中悬挂一幅绘画作品来装点门面、附庸风雅。而园林化的山水画既具有装饰效果,又能体现出主人的豪放洒脱,因此成为购买的首选目标。这种风格的山水画画在尺幅较大的作品上,才能更好的体现广阔辽远的空间,跌宕起伏的山势,层峦叠嶂的风景,从而满足人们的观赏习惯。为适应艺术品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批专门以绘制巨幅作品为主的画家,如张复、张宏等人。

 

明代张复书画作品

张复 桐庐山水卷

 

   花鸟画独树一帜,有了新的发展。陈淳和徐渭开创了水墨大写意画法。陈淳擅长运用书法笔势表现花卉疏斜离披的风姿和纷杂沥落态势,造型精当,格调清新,文人气息较浓厚。徐渭水墨恣肆、元气淋漓,格调豪放澎湃。此时,画家们大量选用绢本,绘制扇面。明代的绢总体看来比较粗糙,宽度也较前代有了增加。约永乐后开始流行折扇。折扇可作为信物表达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因此受到市民的喜爱。画家便应市场需求大量绘制花鸟画扇面,一是作画时间相对较短,提高了个人劳动效率,可薄利多销。二是折扇面积相对较小,便于出售。如文嘉常做扇面,其《春江垂钓》,意境清远,明净秀润。

 

明代书画作品图片

《春江垂钓》

 

   人物画稍见重视,出现了人物肖像画家,似乎出现一个小小的“中兴”。丁云鹏在白描人物画法方面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刻画人物精工细到,栩栩如生。崔子忠擅白描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曾京擅画肖像画,创设了墨骨画法。陈洪绶的人物变形夸张,躯干伟岸,气格高古,风格怪诞。

 

文章整理自网络

上一篇:利用气泡法对青花瓷器进行鉴定

下一篇:浅谈梳篦—常州“三宝”之一